找到相关内容146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

    为一乘成佛观而说,说三乘只是重新界定早期经典中之成佛果位之境界意义,但说其仍有不终究处。终究之成佛果位者仍是智慧的实践者,只是大乘经典对于最终智慧境界有新的意义要求,此一意义之解说即需转至...哲学问题的重要面向的完备建构,如本体论、宇宙论、功夫论、境界论哲学命题的愈趋完备[6];另方面呈现了基本知识脉络的各自发展并逐一充实的知识意义,如唯名、虚妄唯识、真常唯心等大乘三系说的一一建立者[7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060030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的知识意义探究

    乘只是重新界定早期经典中之成佛果位之境界意义,但说其仍有不终究处。终究之成佛果位者仍是智慧的实践者,只是大乘经典对于最终智慧境界有新的意义要求,此一意义之解说即需转至宇宙论知识意义项下来说明才...建构,如本体论、宇宙论、功夫论、境界论哲学命题的愈趋完备[6];另方面呈现了基本知识脉络的各自发展并逐一充实的知识意义,如唯名、虚妄唯识、真常唯心等大乘三系说的一一建立者[7],实即是“唯名”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360070.html
  • 正知、正见、正修行

    释迦牟尼佛把智慧证到了,明白凡是有形的东西都有生灭,悟以后,了就没有生灭,就与时间同在,才能永生。  任何天人、鬼、仙,依靠他们都得不到解脱。对他们有礼貌我不反对,做供养时,我还专门设了一个对...与时间同在、证悟智慧、妙有真相的境界。所以大家首先要树立“一定要成佛”的坚定目标,而且不管遇到任何困难,都要宁舍性命不舍三宝!性命没了还能再转世啊,只要是宁舍性命不舍三宝,即便是下了地狱三宝也能度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465770.html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rdquo;所显现的真实本体,是超越主客、能所二元存在的真如境界。佛性与“”,与“真如”是相通、相等的,由此也可说佛性就真实本体。   (4)智慧。...;[注释:《师子吼品》,《大般涅盘经》卷27,《大正藏》第12卷,523页中。]这是和《般若经》的思想相沟通,把了解的般若智慧也包括在佛性之中,视智慧为佛性。又,“中道”是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2)

    现在都说,发菩提心多好啊,我要发菩提心。智慧多好啊,我要智慧。一讲,三轮体,两个次第,大手印大圆满,都觉得殊胜,都想学修。一说加行,尤其是外加行,人身难得,寿命无常,都没有兴趣。...智慧。有智慧的人不会有看不惯的事,有慈悲的人,不会有看不起的人。在他的眼里,人人都是平等的,众生都是平等的。在他的心里,在他的境界中,事事都是平等,都是清净圆满。处都是好处,人都是好人,事都是好事,哪有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道次第|无常|大圆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8435682210.html
  • 禅定的次第——九住心(心定和尚)

    ,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。日日追求成了习惯,因此内心动不动就现起妄念。要能够降伏这种妄念,最根本、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用“我观” ——透过“照见五蕴皆空”来破除第七意识。   但是在理性上的智慧还未...”的禅定之中“观”缘起、观涅槃寂静、观法,再一次的入定以后就称为“证果”。   所以八正道的第一个“正见”,就是依照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的缘起道理来观察世间,知道它有生灭的现象(又名“有为...

    心定和尚开示

    |止观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9021918476.html
  • 探索死亡的世界(一)

    无分别心,是来自智慧。一切显相只是假名。  “四为三不”,是李炳南老师勉励学生的修行守则。四为:一为学问,二为解脱,三为转移污俗,四为宏护正法。三不:一不藉佛法贪名图利,二不以佛法受人利用,三不昧...障碍,无执著。  灱一心三观:观、假观、中观;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  牞三谛圆融:真谛、俗谛、中谛,真俗不二、毕竟、缘起。  菩萨:有五十二位阶,因有智慧,不住生死烦恼;因有慈悲,不住涅槃...

    郑振煌 主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649969.html
  • 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——讲于第五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

    及发展的规律,而无常、无我、无自性的正见则能从根本上解除烦恼心理,获得智慧。  无我的观修,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一向执以为我的五蕴中,并无不依赖条件而独存的我。五蕴本是无明产物,由因缘和合而成。众缘...而是来自生命内在的寂静。当心进入这种寂静状态,我们就能毫无阻碍地感知一切,包括许多微细的声音,可以听到眼睛眨动,听到蚂蚁打架。这种内在的寂静,来自对的体证,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。所以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454733.html
  • 印顺法师禅观思想研究

    ,破除一切人我界限中,体证深彻圆满的智慧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讲记》,【妙云集】上编之七。  l 《佛法概论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之一。  l 《中观今论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之二。  l 《唯识学探源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之三。  l 《学探源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之四。...

    陈乃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154938.html
  • 从法相进入藏传佛教世界

    或咒语、以及器物图腾,譬如观音菩萨的手印是与愿印,图腾是莲花,象征清静慈悲;文殊菩萨的手印是说法印,标志是剑或经书,象征智慧。要欣赏或研究藏传佛教佛教艺术,必须适当的了解这些身形、手印及器物图腾的...自性(佛性、如来),这自性的本质从心的角度说是“”,从物的角度说是“明光”,“明不二”才是宇宙的实象,所以佛教是心物合一论。佛教认为一切的存在都是暂时的,是因缘而起的,但人们看不透这种暂时的缘起...

    陈百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961088.html